东北大旱农作物受不同程度影响 5月以来,黑龙江大部持续高温少雨,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,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,月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2℃~4℃,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值,出现了全省性的严重干旱。CBN记者从国家气象中心了解到,6月,这样的气候特点可能持续。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部气象干旱持续发展,并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。 东北地区是我国粮食的主产省份,一般年份多是“风调雨顺”。我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依靠“北粮南调”。其中“北粮”指的就是东北的粮食,其产量对于全国粮价的涨落有相当大的影响。 今年干旱发生的时节正值农作物播种时期,延误了作物播种的农时。如果干旱持续发生,则有可能造成今年我国粮食减产,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地区的经济损失。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与农业气象室工程师吕厚荃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说:“错过播种时期的农民改用生育期比较短的特早熟粮食品种,这种特早熟品种的单位产量大大低于中晚熟的品种。”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李国祥向CBN记者表示,今年粮价上涨是肯定的,估计涨幅10%。如果旱情继续延续导致粮食减产,涨幅可能会更大。 另据吕厚荃介绍,大豆、水稻、玉米、春小麦等农作物都在这次旱情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,其中大豆最为严重。据了解,前年秋季旱灾时,东北大豆减产,造成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大幅度上涨,旱灾对经济作物价格的影响亦不容忽视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